标准成本会计是以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它涉及采购、生产、成品等过程,包括标准成本制定、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环节。该方法以标准成本记录产品成本形成过程和结果,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和评价经济业绩。实务核算流程涉及材料差异、在制品差异和产成品差异等方面,同时考虑到生产持续性及各部门业务成本管理。该方法在加入标准制造费用、标准税金、标准人工、标准折旧等项目后,核算复杂性会增加。
标准成本会计是一种以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并分析成本差异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其核心在于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以此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务核算流程中,标准成本会计化繁为简,主要关注材料差异的产生过程,并排除返工、代工、试产等非常规生产形式。采购过程中,每一笔或每一批材料的交易,都会涉及多个会计分录的处理,包括原材料的差异、应付账款等。生产过程中,按特定制造单批量发料,进行成本核算,关注在制品的成本差异以及产成品与原材料的成本差异。
对于标准成本会计的具体应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采购、生产、成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核算内容和流程。例如,在采购阶段,需要关注原材料的标准成本与差异,在生产阶段,需要关注在制品的成本更新与差异,而在成品阶段,则需要进行成本更新并关注产成品与原材料的差异。文章还提到了标准制造费用、标准税金、标准人工、标准折旧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加入无疑会增加核算的复杂性。
一、采购过程
采购过程中,以订单价格为基础,记录每一笔或每一批材料的交易。其中涉及原材料的标准成本与差异、应付账款等。具体核算流程为:
AR(应收账款)应计负债(订单价格)
DR(贷方)原材料-材料(标准成本)
AR/DR原材料-差异(订单价格与标准成本之差)
AR应付账款(发票价格)
DR应计负债(订单价格调整后的金额)
AR/DR原材料-差异(增值税税金外的差异)
二、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中,按照特定制造单批量发料,进行成本核算。关注在制品的原材料成本差异以及产成品与原材料的成本差异。具体流程包括:
发料时,按照BOM(物料清单)构成将材料发放到制造单中
核算在制品的原材料成本,并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记录差异
制造单完成后,计算产成品成本与原材料成本的差异
三、成品阶段
在成品阶段,进行成本更新并关注产成品与原材料的差异。具体流程包括:
成品入库时,按照当时的标准成本进行出库核算
更新产成品的成本,并关注与原材料和制造过程中的成本差异
每月结转标准成本时,对各项差异进行合理分配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每月生产的持续性以及各部门业务的成本管理。当加入标准制造费用、标准税金、标准人工、标准折旧等项目时,核算的复杂性会进一步增加。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更加细致和精确的核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