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主要区别在于资金来源和稳定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全部来自国家预算拨款,较为稳定;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资金部分来自财政列入预算,部分由单位承担,存在不确定性。此外,两者涵盖的范围也不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包括医院等有收入的单位,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则主要是公益性较强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与差额拨款的区别
一、概念差异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又被称为全供事业单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这类单位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则不同,其经费由财政和单位共同承担。财政承担部分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则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典型单位。
二、稳定性对比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因其经费完全由国家预算拨款,相对更为稳定,其运作与国家调控紧密相连。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则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动性,由于其经费来源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这也可能影响工作的稳定性。
三、涵盖范围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有收入且承担政府社会职能的单位,如医院等。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范围则更为广泛,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各级公办学校、党校、档案局、农业局下属的森防管理事业单位等。
具体来说:
1.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这类单位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各级公办学校等,其运营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
2.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如医院等,其经费由财政和单位共同承担,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
全额拨款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经费来源、稳定性及涵盖范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