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偏好是企业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的数量,建立在风险容忍度概念基础上。管理学上,它表现为主动追求风险的态度,喜欢收益的波动性。风险偏好设定可从利益相关方分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三个方面进行。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可分为风险回避者、风险追求者和风险中立者。
风险偏好详解
企业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数量反映了其风险偏好。此概念建立在风险容忍度的基础上。风险偏好展现了一种积极追求风险的态度,即收益的波动性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能比收益的稳定性更具吸引力。
风险偏好的含义及分类
1. 风险偏好的含义:企业在运营中愿意承担的风险数量,反映了其对风险与收益之间平衡的追求。
2. 风险偏好型投资者选择原则:当预期收益相同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大的资产,因为这可能带来更高的效益。
3. 风险偏好的设定步骤:包括利益相关方分析、自上而下分析以及自下而上分析。
利益相关方分析与全面评估
企业需识别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并综合评估他们对企业经营的期望。这涉及对利益相关方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自上而下分析
从企业战略层面出发,结合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财务预算及风险偏好,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联动机制。业务部门陈述风险轮廓,形成目标风险轮廓描述。
自下而上分析与风险管理部门角色
风险管理部门参考实质性风险评估结果和各部门陈述的风险轮廓,结合历史经验变动,汇总形成银行层面的目标风险轮廓。同时,对上年制定的风险容忍度指标进行调整,形成下一年度的指标初稿。
风险容忍度指标的检测与协调
将自下而上形成的风险容忍度指标初稿与自上而下形成的风险偏好表述进行对比,针对不匹配的情况与相关部门协调,最终构建完善的风险容忍度指标体系。
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可分为以下三类:
风险回避者:在预期收益相同的情况下,偏好低风险资产;若风险相同,则选择预期收益较高的资产。
风险追求者:主动追求风险,更倾向于收益的波动性。他们的资产选择原则是: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以追求更高效用。
风险中立者:既不回避也不追求风险,他们唯一关注的是预期收益的大小,对风险持中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