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模型AR=IR×CR×DR在风险导向审计中扮演关键角色,主要应用于审计计划与终结阶段。计划阶段利用该模型根据预期检查风险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终结阶段则通过评估实际审计风险是否低于预设的可接受水平来判断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若实际风险低,可作出审计结论;反之,则需重新审视接受的风险水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的恰当性及证据的充分性,以确保审计质量。
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范畴广泛,其核心表达为AR=IR×CR×DR,这一模型在风险导向审计策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贯穿于审计工作的两大关键阶段:审计计划与审计终结。
审计计划阶段的应用
在此阶段,审计风险模型成为决定审计路径的指南针。通过评估计划检查风险(IR)的预期水平,审计师能够科学地规划实质性测试的特性及所需审计证据的量级。这意味着,依据不同业务活动的固有风险(IR)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反映的控制风险(CR),审计团队能够事先定制化审计程序的深度与广度,确保资源的高效配置,以期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
审计终结阶段的应用
步入审计终结阶段,审计风险模型转而成为衡量审计成效的标尺。审计师需重新审视整个审计过程中累积的实际审计风险(AR),并与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审计风险水平进行比对。若实际风险维持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这直接证实了所收集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反之,若实际风险超出了预定阈值,则提示审计团队需重新审视前期评估的各个环节: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的评估是否准确无误,以及是否已收集到足够且恰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决策。这一复核过程旨在确保审计质量,维护审计结论的公信力。
审计风险模型不仅作为理论框架指导审计实践,更是一种动态管理工具,助力审计师在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中精准导航,确保审计工作的严谨性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