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证实法是审计过程中的一种方法,侧重实质性程序。其运用步骤包括:首先,记录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其次,评估是否进行控制测试,若不进行,则视控制风险为最高并跳至第七步,否则继续。接着,评估控制风险级别,并决定是否降低此风险;之后,执行更多控制测试并调整风险评估。记录评估结果于审计底稿中。然后,根据控制风险评价调整原定实质性程序的计划。该方法确保了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旨在通过实质性的测试来验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主要证实法作为一种侧重实质性程序的审计策略,在执行过程中遵循一系列严谨的步骤,旨在全面评估控制风险并据此规划审计路径。具体实施环节可细分为以下步骤:
了解与记录内部控制结构
首当其冲,审计师需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详细记录这一结构。这一步骤为后续分析奠定了基础。
内部控制测试决策
在此基础上,审计师需判断是否执行控制测试。若决定不执行,直接将控制风险设定为最高级别,并跳至第七步。反之,继续按既有流程推进。
评估控制风险水平
紧接着,审计师需评价控制风险,明确其是否保持在最高位或有所降低,此步骤对后续决策至关重要。
进一步降低风险的考量
基于前期评估,审计师需决定是否采取额外措施来减少控制风险的预估水平,以期更为精确地把握风险态势。
执行控制测试与风险重估
若决定进一步降低风险,审计师将执行额外的控制测试,并据此重新评估控制风险,确保风险评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记录控制风险评价
所有关于控制风险的评价均应详实地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确保审计轨迹清晰可追溯。
调整实质性程序
最后,审计师需审视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判断其是否支持原定的实质性程序计划。如不相符,则需调整测试方案,合理设计实质性程序,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这一系列有序的操作,主要证实法不仅强化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考量,也确保了实质性程序的精准部署,从而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