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创造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重要的信用管理理论,认为信用能够形成资本,银行具有信用创造能力。然而,该理论将信用与货币等同,宣扬信用产生真实资本和财富,存在错误。理解银行无限大的信用创造能力也有偏差。信用是一种货币和财富,但不应与真实资本等同。
信用创造论的评价
信用创造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信用管理理论之一,对众多经济学家的理论体系构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理论主张贷款先于存款存在,进而指出银行拥有无限的信用创造能力。
信用作为资本形成的基石
信用创造论认为信用能够形成资本,这是其合理之处。然而,该理论存在一些误区。它将信用与货币完全等同,认为信用与真实资本同样重要,并过度宣扬信用产生真实资本的观念。将信用产生的财富索取权等同于财富本身,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理解
银行在信用创造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信用创造论认为银行具有无限大的信用创造能力,但这一观点在实际理解中可能存在偏差。银行信用的扩张和收缩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并非无限。
信用的货币属性
信用创造论认为信用产生资本,并将信用视为一种货币。货币作为交换手段之一,任何具有交换功能的东西都可视为货币。由于信用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存在,它具备货币的属性。信用确实是一种特殊的货币形式。
信用创造论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误区和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正确理解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区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对于完善信用管理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