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规范审计行为表现为缺乏审计独立性保障、缺乏审计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审计人员监督不足、审计事项调控范围过大、片面追求收缴违纪款项的整治行为以及缺乏问责制度保障。这些行为可能导致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和以审谋私等问题的发生。审计机关和组织必须重视并防范这些非规范审计风险。
非规范审计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
审计作为维护财经纪律的重要手段,其规范操作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非规范审计行为,具体表现如下:
一、审计独立性的缺失
非规范审计行为首先体现在对审计独立性的缺乏保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受到不当外界影响,导致审计决策偏离客观公正。
二、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
缺乏完善的审计项目质量评价体系是非规范审计行为的又一表现。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使得审计工作难以量化,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质量和准确性。
三、对审计人员的监督不足
对非规范审计行为的第三个表现是对审计人员监督的力度不够。这导致部分审计人员可能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损害审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四、审计事项调控范围过大
当审计人员对于审计事项的调控范围较大时,也可能引发非规范审计行为。过大的调控范围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影响审计结果的公正性。
五、片面追求收缴违纪款项的整治行为
部分审计人员可能片面追求收缴违纪款项的整治行为,忽视了对其他违规行为的审查和处理,这也是非规范审计行为的一种体现。
六、问责制度的不完善
缺乏对问责制度的保障也是非规范审计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出现问题时,由于缺乏明确的问责机制,难以对责任人进行有效的惩处,降低了审计的威慑力。
为了应对及防范非规范审计行为的发生,审计机关及其组织必须高度重视既有和潜在的非规范风险,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体系,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公正、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