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工程会计处理:企业与事业单位核算方式比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会计教育家 2024-12-13 04:04 浏览次数:863

在建工程会计处理中,企业制度与事业单位制度存在差异。企业设置“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工程支出发生时借记“在建工程”,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而事业单位未设置相应科目,基建核算独立于单位核算体系之外,导致工作量增加、会计信息不完整等问题。为加强事业单位基建业务核算与管理,可参照企业制度设置“在建工程”科目。

各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获取,除了直接购买之外,还可以通过自行建造的方式实现,这种在建工程在不同制度下的会计处理存在明显的差异。

企业制度下的在建工程会计处理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针对在建工程专门设置了“在建工程”会计科目进行细致核算。当工程支出发生时,会计分录为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这意味着企业会将相关工程费用及时记录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当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时,会根据实际工程支出进行结转,具体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确保资产与工程支出的匹配。

事业单位制度下的基建核算问题

相较之下,事业单位在基建会计核算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基建会计科目。通常的做法是,先由建设单位完成基建业务,待项目竣工决算后再移交给使用单位。这种模式下,基建会计账户是独立于单位核算体系之外的,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一:核算体系的不完整性

设置独立的基建账并出具相应的财务报告,不仅增加了核算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导致单位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核算体系,进而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问题二:缺乏明确的核算规范

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基本建设业务核算没有明确的规范,使得基建核算处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状态。这种情况给一些单位留下了违规操作的空间,例如把一些超预算、违反财经法规的支出在基建账户中列支,或者利用基建账户设立“小金库”逃避纳税等。

改进建议

为了改善事业单位基建业务的核算与管理现状,有建议认为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中设置“在建工程”科目。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事业单位对于实际工程支出的核算需求,还能确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完整性。当工程完工后,再将其结转至“固定资产”科目,实现资产与工程支出的有效对接。

企业与事业单位在处理在建工程会计时,由于制度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企业的会计处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而事业单位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基建核算体系,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