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售股是指非流通股在取得流通权后,受到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限制的部分,为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证监会对非流通股的上市交易做了相关限制。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的规定,改革后的非流通股在一段时间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转让,且大股东出售股份的比例在一定时间内有限制。这就是对“限售股”的定义和相关的规定。
在股市中,我们经常听到“限售股”这一术语。那么,什么是限售股呢?
限售股,与非流通股相对应,主要是指那些在特定时期内不能上市交易或转让的股票。为了更好地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证监会对非流通股的上市交易设定了期限和比例的限制。
一、限售股的具体定义
为了深入了解限售股,我们需要明确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定。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中的非流通股股份在获得流通权后,由于存在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这些股份就被称为限售股。
二、相关规定与细节
针对限售股的具体规定,我们可以参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的第27条。该条规定了改革后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应遵守以下原则:
1.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转让。
2.对于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前项规定期满后,他们通过证券交易所出售的原非流通股股份数量也受到严格限制。在12个月内,出售数量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的5%;在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
上述规定中的第二部分正是针对非流通股股份的“限售”要求。这样的限制旨在保护市场稳定,确保大规模的非流通股抛售不会对股市造成冲击。
限售股是特定时期内受到流通限制的非流通股。这些限制由证监会的规定所明确,旨在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