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约定价值不公允是指合同协议双方约定的价格背离市场公认、认可和普遍适用的价值,即公允价值。如果合同或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公允价格,则不属于正常交易,可能是进行隐秘的利益转移。这种情况下,按照合同价格入账会人为操纵企业售价或采购价,导致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允价值的来源主要有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价值评估模型和交易对手提供等三种。在现实中,应该优先使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作为公允价值的基础。
在合同签订或交易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约定价值这一概念,它是合同双方基于某种共识所约定的价格。然而,当这种约定价值与市场的公允价值出现偏差时,就可能出现合同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那么,究竟何为公允价值呢?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公认、认可和普遍适用的价值。当约定价值与公允价值出现背离时,通常意味着合同或交易的价格严重偏离了正常的市场水平。
约定价值不公允的具体表现
1.价格偏离市场水平:当合同约定的价格明显高于或低于市场的公允价值时,即表现出约定价值的不公允性。这种情况下,交易价格可能不属于正常的市场交易范围,而是存在某种隐秘的利益转移。
2.关联方交易:约定价值不公允往往与关联方交易有关。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因为存在某种特殊关系,导致交易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价值。
3.影响企业财务报表:如果企业按照不公允的合同价格入账,会导致其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人为操纵的价格会影响企业的售价或采购价,进而影响到利润报表的真实性。
公允价值的来源与操作风险
公允价值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两种: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其中,未来现金流量贴现虽然具有普遍适用范围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求详细的预测和合理的折现率调整,这些数据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推导出的公允价值产生巨大影响。为了规避这些风险,根据公允价值信息的获取条件,其来源被分为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价值评估模型和交易对手提供等。其中,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因其众多的市场参与者、可验证性和其他特点,被作为公允价值的主要基础。
总结来说,合同约定价值不公允意味着合同双方约定的价格与市场公认的公允价值存在偏差。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不正常的利益转移和财务报表的不真实反映。在实际操作中,应充分考虑公允价值的来源和操作性风险,确保交易的公正性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