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主要应用于租赁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表示尚待确认或暂时未确认的收入或收益。其他收益是新政府补助准则下新设的会计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于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不宜确认收入或冲减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在该项目中反映。
在会计领域,其他收益和递延收益是两个重要的会计科目,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定义和应用。
递延收益
定义与性质:
递延收益是一种暂未确认的收入或收益,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表示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的应用范围相对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应用实例:
在某些长期合同或租赁业务中,由于收入的实现与款项的收取存在时间差,企业会暂时将部分收入作为递延收益处理,待相关服务完全提供后再进行确认。
其他收益
定义与性质:
其他收益是在新政府补助准则下新设的会计科目,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该科目主要用于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不宜确认收入或冲减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
实施时间与相关准则:
2017年5月10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新增了“其他收益”这一损益类会计科目。
报表呈现:
在企业的利润表中,“其他收益”项目应当在“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这意味着政府补助中计入其他收益的部分将在此项目中反映。
总结:
其他收益和递延收益在会计上都有着特定的用途和定义。了解这两个科目的性质和用途,对于正确进行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至关重要。希望上述解答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两个会计科目,如需深入学习会计实务、税收实务等领域的知识,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或专业机构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