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达账项审计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分录的处理,主要取决于该笔业务是否对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除非业务具有重要性并对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未达账项在审定表和未达账项查验记录表里都不需要做调整分录。
一、未达账项的基本概念
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取得凭证的实际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且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这并不包括遗失的结算凭证或待补的结算凭证。
二、未达账项的处理原则
1.未达账项在审计中的处理主要是查验货币资金的准确性,并不用于调节企业经营成果。
2.如果业务对利润的影响较大,那么在审定表里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分录,以调整报表。
3.调整分录的重要性标准并没有统一规定,通常可以根据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税前净利润或净资产等因素来判断。
三、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依据
1.以资产总额为判断基础,重要性比例定为0.5%~1%。
2.以营业收入为判断基础,重要性水平为0.5%-1%。
3.以税前净利润为判断基础,重要性为5%-10%。
4.以净资产为判断基础,重要性水平定为1%。
不同判断基础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例如金融保险和资产大而利润小的企业更适合按总资产比例计算重要性水平,微利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更适合按收入比例计算,而利润稳定、回报率合理的企业则更适合按税前净利润比例计算。
四、未达账项的具体处理步骤
1.在月末与银行进行对账,通过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来核实账面余额。
2.如果调节后仍然不平,需要查漏补缺,修改错误。
3.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设置“未达账项”科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借贷记账。例如,对于银行已经划付但公司未收到消息的款项,可以借记“未达事项”,贷记“银行存款”;对于公司未达到收款条件而未记账的款项,则先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未达账项”,待正式符合记账条件后再做相反分录。
未达账项在审计中的处理主要关注其是否对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正确处理未达账项是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性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