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分析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进行详细研究,旨在使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科学布局,优化工序结构,提高效率和质量。分析内容包括识别与计量作业、资源费用归集、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确认与计量等。基本要求包括操作简化、合理利用肌肉群、机器自动化、减少作业循环和频率、改进设备、充足的工作空间、消除空闲时间等。特点是以人为中心,分析作业系统和各种影响因素,如作业方法、原材料、设备等。目的是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一、概述
作业分析是一种操作分析方法,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进行详细的探究,旨在实现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的合理布局和安排,从而达到优化工序结构、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时消耗、缩短整体作业时间,并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的目标。
二、作业分析的内容
1.作业的识别与计量:这是作业分析的基础,通过对每一项作业进行详细的识别和计量,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
2.资源费用的归集与确认:分析作业过程中所涉及的费用,合理归集和确认相关资源费用。
3.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确认与计量:确定产品或者服务在作业过程中的消耗,并对其进行计量。
4.成本费用的归集:根据作业的类型和消耗,合理归集相关的成本费用。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评价作业的有效性和增值性,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增加产出价值。
三、基本要求与目标
1.操作优化:通过删减、合并、简化操作,使操作总数降至最低,工序排列达到最佳,使每道工序都简单易行。
2.劳动者保护:合理利用肌肉群,防止劳动者因过度使用某些肌肉群而造成劳损。同时,发挥双手的作用,平衡双手的负荷,避免长时间手持物体,鼓励使用工具。
3.机器与自动化:要求机器完成更多的工作,如自动进刀、退刀、停车、自动检测、自动换刀等,以提高生产效率。
4.物流与效率:减少作业循环和频率,减少物料的运输和转移次数,缩短运输和移动距离,使物流过程更加便捷。
5.设备与工艺改进:改进设备、工装与工位器具、物料规格或工艺,采用经济的切削用量,提高生产效率。
6.工作环境:确保工作地点有足够的空闲空间,使操作者有充足的回旋余地,提高工作效率。
7.时间管理:消除不合理的空闲时间,尽量实现人机同步工作,使准备工作、布置工作地点的工作、辅助性工作在机动时间内完成。
通过以上要求与目标的实现,作业分析能够达成使作业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时间消耗,保证生产质量,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
四、作业分析的特点
1.分析对象:以详细地分析、改进一个工作地上的作业为分析对象和目标。
2.分析方法:应用程序分析的基本手法,对以人为主的作业系统进行分析。
3.分析内容:主要分析影响该项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的各种因素,包括作业方法、原材料、设备与工装工位器具、作业环境条件等。
作业分析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通过对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的详细分析和改进,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