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是基于企业合同现金流与预期现金流之间的差额现值。对于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使用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进行折现。计量时需考虑金融工具的整个预计存续期,包括所有合同条款,如提前还款、展期等。对于后续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计量基于账面余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现值差额。得讯教育提供相关知识学习。
一、信用损失的基本概念
信用损失指的是企业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根据合同应收的所有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换句话说,它是全部现金短缺的现值。
二、已发生信用减值金融资产的计量
对于企业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是基于该金融资产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进行折现。这种调整后的利率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
三、考虑付款的金额和时间分布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考虑了付款的金额和时间分布。即使企业预计可以全额收款,但如果收款时间晚于合同规定的到期期限,也会产生信用损失。
四、估计现金流量的因素
在估计现金流量时,企业应考虑金融工具在整个预计存续期的所有合同条款,如提前还款、展期、看涨期权或其他类似期权等。企业还应考虑出售所持担保品获得的现金流量以及属于合同条款组成部分的其他信用增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五、金融工具的预计存续期
企业通常能够可靠估计金融工具的预计存续期。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无法可靠估计金融工具的预计存续期,企业在计算确定预期信用损失时,应当基于该金融工具的剩余合同期间。
六、后续信用减值的计量
对于购买或源生时未发生信用减值、但在后续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在计量其预期信用损失时,应基于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与按该金融资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七、特殊情况的处理
对于购买或源生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采用在初始确认时确定的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即购买或源生时将减值后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摊余成本的利率。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和特殊情况的处理。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应充分考虑信用损失的影响,以确保财务稳健性和决策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