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是当事人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如未约定,期限为6个月,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保证合同明确保证人和债权人的权利义务,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承担责任。保证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前者享有先诉抗辩权。担保人在某些情况下不承担担保责任,如主合同双方串通或主合同债权人欺诈胁迫等。
一、定义与概述
保证期间,是指当事人通过约定或遵循法律规定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当保证人与债权人达成保证合同时,这一期间显得尤为重要。理解保证期间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保证合同的核心要素和法律效力。
二、保证期间的确定方式
1.约定保证期间:保证人与债权人可以通过协商确定保证期间,按照双方的约定执行。
2.法定保证期间:如果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则法律规定保证期间为6个月。
三、保证期间的计算
保证期间均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这意味着,从债务人应履行债务的最后期限开始,保证人有责任在规定的期间内承担保证责任。
四、保证合同与保证人
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达成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代为履行或连带责任的协议。保证人是指为主合同债务提供担保的一方当事人,按照约定承担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
五、保证方式
1.一般保证: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即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2.连带保证:如果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保证人将承担连带责任。
六、担保责任与例外
保证责任是指保证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担保人可以不承担担保责任,例如: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担保,或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手段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
本文详细解答了“保证期间是什么”这一问题,从定义、确定方式、计算方式、保证合同、保证方式、担保责任与例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读者通过本文能够更好地理解保证期间的相关法律知识,如需深入学习,可前往得讯教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