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捐赠支出是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年度利润总额的12%以内的捐赠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这些支出涉及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活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等。公益性社会团体的条件需符合相关规定。得讯教育官方网站提供更多相关知识学习。
当企业或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时,这部分支出就被称为公益性捐赠支出。以下是关于公益性捐赠支出的详细解答。
一、定义与范围
公益性捐赠支出指的是,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公益事业所做出的捐赠。这些支出涉及多个方面,包括:
1.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
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二、税前扣除政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里的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
三、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的区别
直接向某革命老区捐赠50万帮助其建设并不属于公益性支出。要想成为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必须通过符合一定条件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政府部门进行。这些社会团体需要符合《基金会管理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并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
四、公益性社会团体的条件
符合公益性的社会团体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条件;
2.申请前3年内未受到行政处罚;
3.基金会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3年以上,并在申请前连续2年年度检查合格或最近1年年度检查合格且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在3A以上;
4.公益性社会团体(不含基金会)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3年以上,净资产不低于登记的活动资金数额,申请前连续2年年度检查合格。
以上就是关于公益性捐赠支出的全面解答。企业在考虑进行公益捐赠时,需要了解并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确保捐赠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合法的渠道进行捐赠,也可以确保捐赠的资金能够真正用于公益事业,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