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结算价格是各责任中心之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也被称为内部转让价格。它用于正确评价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明确区分各自的经济责任。确定厂内结算价格的原则包括全局性、激励性和自立性原则。厂内结算价格的类型包括以市场价格、成本为基础、供需双方协议价格和双重内部结算价格。它在西方国家较为流行,是责任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实务中的运用仍较有限。
在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为了正确评估这些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并确保业绩考核的客观性和可比性,内部结算价格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厂内结算价格呢?
一、厂内结算价格的定义
厂内结算价格,也被称为内部结算价格或内部转让价格,主要运用于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提供劳务和转移中间产品的场景。当基本生产部门之间转移中间产品、辅助生产部门为基生产部门提供劳务,或是行政管理部门为生产部门提供服务时,都会涉及到这一价格。
二、制定厂内结算价格的原则
为了确保厂内结算价格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定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全局性原则:企业的整体利益应置于高于各责任中心的利益。
2.激励性原则:结算价格应使各责任中心有利可图,从而激励其积极性。
3.自立性原则:要承认各责任中心的相对独立利益,确保结算价格为各方自愿接受。
三、厂内结算价格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定价方法和基础,厂内结算价格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的结算价格。
2.以成本为基础确定的结算价格,包括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如实际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
3.供需双方协议确定的结算价格。
4.双重内部结算价格,即供需双方采用不同的结算价格,并由会计部门进行调整。
四、厂内结算价格的实务应用
尽管在教科书中对厂内结算价格的介绍较多,但在实际企业运营中,其应用并不广泛。这主要是因为每一种定价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厂内结算价格主要在一些经营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中得以运用。
厂内结算价格是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确评估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明确经济责任具有关键作用。制定合理的厂内结算价格,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的协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